内容页搜索

一、    镇区桥梁

新中国成立前,坛丘镇区较小,但由于是水网地区,桥梁较多,光石桥就有6座,自东至西分别为永兴桥(东村石桥)、小庙桥(已坍,1988年改公路桥)、清风桥、莲云桥、弥陀桥(已拆)、明月桥。至20007月,镇区有桥梁9座,其中老桥4座,新桥5座。

(一)    镇区老桥

莲云桥:莲云桥(俗称大桥)位于坛丘老街(火通街)西首,东西走向,跨坛丘港,拱形单孔。桥长25.6米,宽3.1米,跨度10.6米,高4.52米。元延祐四年(1317年)初建,取名为莲云桥。清雍正元年(1723年),修建并更名为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建,二十四年告竣,复原名。民国17年(1928年)增建栏石望柱。

清风桥:清风桥位于坛丘镇大会堂东南方,南北走向,跨清风港,梁式单孔。桥长14.2米,宽2.02米,跨度4.25米,高2.03米。清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重建。清光绪二年(1876年)又重建,始建无考。19697月,桥面断裂下沉而修建。

明月桥:明月桥位于坛丘镇西村,南北走向,跨明月港,拱形单孔,现为梁式单孔。桥长16米,宽2.22米,跨度4.7米,高2.7米。初建无考,清嘉庆三年(1797年)冯运等重建,1963年,又重建,改建为梁式单孔石桥。

永兴桥:永兴桥位于镇区东村,南北走向,跨清风港,梁式单孔。桥长15米,宽1.5米,跨度4.5米,高2.7米。初建无考,民国13年(1924年),重建为梁式单孔石桥。

(二)镇区新桥

烧香港桥:烧香港桥位于坛丘村扎网湾南,东西走向,跨烧香港,主跨度24.8米,宽24米。1983年,烧香港建公路桥,桥面宽5.56米;1994年拓宽至24米,19948月竣工。

华洋桥:华洋桥位于坛丘岳祠漾南口,东西走向,跨岳祠港,主跨度45米,宽24米。1984年,建公路桥,取名为坛丘大桥,1985年竣工,桥面宽5.56米;1995年拓宽至24米,桥名更改为华洋桥,1996年元月竣工。

银河桥:银河桥位于坛丘镇银匠湾,南北走向,跨清风港,主跨度16米,宽7.5米。1987年建公路桥,19882月竣工。

西村桥:西村桥位于坛丘镇西村(亭心1组),南北走向,跨明月港,主跨度10米,宽5.5米。1986年筑新兴路时建公路桥。

小庙桥:小庙桥位于小庙港,东西走向,跨小庙港,主跨度11米,宽5米。1987年筑银丝路时建公路桥,19887月竣工通车。

二、农村桥梁

坛丘农村桥梁较多,民国24年(1935年),坛丘境内有各种桥梁78座(当时属平望区现西扇村的桥不计在内),其中石桥占56.4%

9-3         民国24年(1935年)坛丘境内桥梁情况表

乡名

桥梁名称

建造年代

桥梁结构

经济来源

所在保甲

 

坛丘乡

莲云桥

光绪二十三年重建

环石一拱

里人俞秋圃募

三保十甲

坛丘镇

清风桥

光绪二年建

平石一拱

三保二甲

坛丘东村

明月桥

建造无考

环石一拱

四保四甲

坛丘西村

永兴桥

民国13年建

平石一拱

里人俞蟾芬募

三保六甲

东村石桥

弥陀桥

民国12年重建

环石一拱

里人俞蟾芬募

三保十二甲

弥陀桥现不存在

小庙桥

建造无考

环石一拱

三保十一甲

小庙桥

太平桥俗称新桥

宣统元年

平石一拱

里人俞秋圃募建

三保十五甲与三区霖安乡界

刘王庙桥

民国3年建

平石一拱

里人俞秋圃募

五保四甲

在南前埭,现不存在

亭心桥

建造无考

平石一拱

七保一甲

亭心桥

永宁桥

民国25年重建

平石一拱

七保五甲

在小熟村南片,现不存在

织纱桥

建造无考

平石三拱

六保八甲与中穆乡比连

长生桥俗称掇转庙桥

民国5年建

平石一拱

里人俞秋圃募建

九保二甲

在得转庙,现不存在

化龙桥

宣统3年建

平石一拱

 

九保二甲

现虾笼桥

老龙桥

民国5年建

平石一拱

里人俞秋圃募建

九保三甲与南塘乡比连

现老龙港桥

庆德桥

宣统元年

平石一拱

九保五甲

中穆乡

紫微桥

三洞木桥

本乡保东跨坛丘乡界

现紫薇桥

燕浜桥

一洞木桥

本乡四保

在燕浜

郎家桥

三洞石桥

本乡四保

现郎家桥

大路乡

大路桥

同治十年、民国3年重建

平石一拱

四保四甲

大路桥,现与南麻乡交界

张家桥

已毁

 

一保

现不存在

南塘乡

东板桥

清朝

三洞

劝募

本乡四保北跨第八区界

在川桥港东港口

川石桥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四保北跨第八区界

川石桥,已坍塌

中板桥

三洞木桥

劝募

本乡四保由东至西

在满字港及姚家浜处,现不存在

塔港东板桥

三洞木桥

劝募

本乡四保由南至北

跨塔港

塔港中板桥

三洞木桥

劝募

本乡四保由南至北

跨塔港

普济桥

清嘉道年间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四保南跨三保四保

跨塔港

安定桥

清乾隆年间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二保南跨一保二保

跨南塘港

广济桥

清宣统三年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二保北跨三保

跨南塘港

望波桥

清宣统三年重修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二保北跨三保

跨南塘港

目莲桥

民国14年重建

一洞石桥

劝募

本乡四保东跨第八区界

跨目莲桥港

豚肥桥

清宣统三重建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二保至西跨五保

跨豚里港

吴牙港木桥

民国初重修

三洞木桥

劝募

本乡五保由南至北

跨吴衙港

复兴石桥

民国初重建

三洞石桥

劝募

本乡六保北跨五保

小石板桥

一洞石桥

劝募

本乡六保由南至北

长雀港木桥

民国24

三洞木桥

劝募

本乡六保由南至北

跨长雀港在桥门,60年代已填平

北旺港木桥

民国20

三洞木桥

劝募

本乡四保南跨中穆乡界

跨北旺港

长甸乡

长甸桥

光绪九年

平式

募化

五保

跨长甸港

白龙桥

光绪廿年

石三洞

募化

四保

跨白龙港

杨家桥

光绪廿五年

石三洞

募化

四保

跨李家荡北口

木桥

宣统元年

木桥

募化

五保

仲子环桥

民国元年

石桥

募化

五保

跨东汲港

太平桥

民国元年

石桥

募化

五保

跨东汲港

新桥

光绪元年

石三洞

募化

三保

仲之桥

光绪十年

木三洞

募化

一保

长甸路桥

光绪廿年

木三洞

募化

二保

跨长甸港

溪南乡

三条桥

咸丰九年

平式

募化

三保

在大圩湾

钱家桥

同治七年

平式

募化

四保

跨麻溪(清溪)

广成桥

同治九年

平式

募化

二保

溪北乡

李家桥

光绪十年

石桥

募化

三保五保

跨李家桥港

火烧桥

光绪十五年

石桥

募化

三保二保

跨火烧桥港

东桨板桥

光绪十七年

木桥

募化

三保

在羌上

兴隆桥

光绪十八年

石桥

募化

三保五保

南桨板桥

光绪廿年

木桥

募化

三保二保

槎木桥

光绪十年

石桥

募化

一保三保

跨查木桥港

南木桥

光绪卅年

木桥

募化

五保

北木桥

光绪廿一年

木桥

募化

五保

木桥

光绪廿三年

木桥

募化

四保

大谢乡

王家桥

光绪三十年

平石桥五洞

募化

一保八甲

跨王家港

拜佛桥

光绪廿八年

平石桥三洞

募化

一保三甲

在沈泥村

小木桥

宣统二年

平式

募化

一保六甲

小木桥

宣统元年

平式

募化

二保一甲

甘潮坝木桥

光绪廿九年

平式

募化

二保七甲

跨官查坝港

便民桥

光绪卅年

平石桥三洞

募化

三保一甲

跨沈前港

小谢浜木桥

民国22

洋式三洞

募化

四保二甲

跨小谢浜

小木桥

民国23

平式三洞

募化

四保三甲

沈家木桥

宣统三年

平式

募化

五保六甲

和乐桥

民国16

平式

募化

六保三甲

紫藤浜木桥

宣统二年

平式

募化

六保一甲

跨紫藤浜

北木桥

民国23

洋式三洞

募化

七保十四甲

跨塔头浜

浜口木桥

民国24

平式

募化

七保十甲

跨塔头浜

吴家溇木桥

宣统三年

平式

募化

七保五甲

跨吴家溇

东港木桥

民国6

平式

募化

八保七甲

东港上

太平桥

道光七年

石桥五洞

募化

一保一甲

跨沈家扇河

霖安乡

太平石桥

宣统元年

特等平桥

募化

一保与坛丘交界

仙阁石桥

光绪初年

平式

募化

三保四保

仙阁桥

福龄桥

光绪初年

平式

募化

二保

混前汇木桥

宣统元年

三板平式

募化

一保二保

现坟前湾

谢家板桥

宣统元年

三板平式

募化

二保坛丘之间

在谢家头

注:表内“桥梁名称”是当时统计时的写法,备注中的名称是1982年确定的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乡村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老桥拆除改新,新桥架设。至20007月,坛丘共有农桥107座,略多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数量,除一些河道走向不变原有的桥梁外,其余大多数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各村通公路的路口都建有公路桥。

(一)老石桥选介

太平桥:太平桥位于坛丘镇南心村与郎中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东汲港,梁式3孔。桥长22.25米,宽2.06米,中孔跨度4.55米,高3.5米。初建无考,民国元年(1911年)重建。

火烧桥:火烧桥是竹溪桥的俗称,位于坛丘郎中村与新东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火烧桥港,梁式三孔。桥长15米,宽1.8米。始建无考,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

沈前港桥:沈前港桥古称便民桥,位于坛丘沈泥村与坝里村交界处,东西走向,跨沈前港,梁式三孔。桥长22.7米,宽1.63米,中孔跨度5.2米,高3.7米。始建无考,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

查木桥:查木桥位于新东村,南北走向,跨查木桥港,梁式三孔。桥长12米,宽2米。民国24年(1935年)普查时叫槎木桥,始建无考,清光绪十年(1889年)重建。

太平桥:太平桥位于沈泥村与小谢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沈家扇河,梁式3孔。桥长28.1米,宽1.69米,中孔跨度6.2米,高3.9米。清道光七年(1827年)建,民国23年(1934年)桥坍塌,陆荣光筹集资金于民国25年重建5孔石板桥,民国26年竣工。

郎家桥:郎家桥位于利农村与南麻永安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南旺港,梁式3孔。桥长18.36米,宽1.85米,中孔跨度4.6米,高2.9米。初建无考, 1954年修建。1968年再次修建。

深家港桥:深家港桥位于利农村与南麻永安村交界处,东西走向,跨深家港,梁式3孔。桥长15米,宽1.85米。初建无考,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

豚肥桥: 豚肥桥古称囤皮桥,位于东屯村与南塘村交界处,东西走向,跨豚里港,梁式3孔。桥长17.3米,宽1.64米,中孔跨度4.35米,高2.85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邑人曹桂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建。民国时期重建。1995年修建。

普济桥:普济桥位于南塘村,南北走向,跨塔港,梁式三孔。桥长14.1米,宽1.83米,中孔跨度4.55米,高3.3米。清道嘉年间(17961850年)建。民国25年(1936年)重建。

(二)公路桥选介

李家桥:李家桥位于郎中村,南北走向,跨李家桥港,梁式3孔。桥长15米,宽1.6米。始建无考,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70年代,改建单孔水泥平桥。19988月建公路桥。

钱家桥:钱家桥古称青云桥,位于新东村与沈泥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麻溪(清溪),梁式三孔。该桥始建无考,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1979年,被农用挂机船撞毁。1982年,改建钢筋水泥拱桥,改名为“机耕桥”。1991年,改建为公路桥,桥长45米,宽5.2米。

庙桥:庙桥位于小谢村与浙江嘉兴市桃园乡交界处,南北走向,跨斜港,梁式3孔。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1983年,老桥坍塌。1987722日,改建为公路桥,桥跨度30米,桥面宽4米,1988313日通车。

织纱桥:织纱桥位于小熟村与南麻永安村交界处,东西走向,梁式4孔。桥长20米,宽2.5米。明弘治八年(1495年),圆觉庵僧建。民国时改建为三孔平石桥。1985年,建坛丘至南麻公路时老桥拆除,改建为公路桥。

桥门桥:桥门桥位于桥门村与南麻北麻村交界处,东西走向,跨上下荡口与麻漾南口交界处,桥长12米,宽1.8米,中孔跨度3.8米。1965年建木桥,后改建石堍楼板桥。2000年,改建为公路桥。

川桥:川桥古称川石桥,位于南塘村第八组与梅堰光明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川桥港,梁式3孔。桥长17.5米,宽1.8米,中孔跨度4.5米,高3.3米。1980年坍塌,设渡口。建梅坛公路时在老川桥东侧建公路桥。

清溪桥:清溪桥位于新东村与坝里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清溪,桥长59米,宽5.2米,高8.2米。198811月,建成公路桥。

溪南大桥:溪南大桥位于大熟村与溪南村交界处,南北走向,跨麻溪,1986年建公路桥,长59米,宽4.1米,高8.5米。19941117日晚,大桥被一轮队碰撞后坍塌。事后立即重建,新桥于1995716日建成通车。

坛丘大桥:坛丘大桥俗称坍溪桥,位于坛丘村与新东村交界处,东西走向,跨烂溪,初建无考,后坍塌,设渡口。1983131日,新建公路桥通行,取名为坛溪大桥,桥长95米,宽8米,高10米。1995121日,投资1千万元,易地建造,建成后更名为坛丘大桥。新建的坛丘大桥于199697日转体,920日对接, 121日竣工通车。新桥长235.2米,宽15米,主跨度85米。